目前查詢方劑: 芎歸調血飲

在其中的單味藥裡,當歸可以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川芎用來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熟地黃的作用是補血滋陰,益精填髓;白朮可補氣健脾,燥濕利水,固表止汗,安胎;茯苓是用來利水滲濕,健脾安神;陳皮在本方中是用來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烏藥可以行氣止痛,溫腎散寒;醋香附用來疏肝理氣,調經止痛;牡丹皮的作用是清熱涼血,活血散瘀;益母草可活血祛瘀,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甘草是用來益氣補中,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藥性;大棗在本方中是用來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緩和藥性;乾薑可以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溫肺化飲;生薑用來發汗解表、溫中止嘔,溫肺止咳;

當歸 :


【性味】甘、辛,溫
【功效】 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
【應用】1.用於血虛諸證
【對應症狀】貧血+體力差_體質虛弱+皮膚潰瘍+惡瘡+癰疽+風濕+風濕下肢麻痺+跌打損傷+月經不調+閉經+經痛+瘀血_血瘀+便秘+大便乾+脫髮_掉髮+難產

川芎 :


【性味】辛,溫
【功效】 活血行氣,祛風止痛
【應用】1、用於血瘀氣滯證2、用於頭痛3、用於風濕痹痛、肢體麻木
【對應症狀】頭痛+瘀血_血瘀+貧血+風濕下肢麻痺+風濕+四肢麻痺_手腳麻木+經痛+頭風+偏頭痛+難產

熟地黃 :


【性味】甘,微溫
【功效】 補血滋陰,益精填髓
【應用】1.用於血虛萎黃,眩暈,心悸,失眠,月經不調,崩漏等症
【對應症狀】面色黃+面色差_氣色差+眩暈+消渴+耳鳴+腰酸+膝蓋酸+膝蓋無力+失眠+月經不調+月經崩漏+遺精+夜間盜汗+心悸

白朮 :


【性味】苦、甘,溫
【功效】 補氣健脾,燥濕利水,固表止汗,安胎
【應用】1.用於脾胃氣虛、運化無力的食少便溏、脘腹脹滿、肢軟神疲等症
【對應症狀】心下振水聲+全身痛證+胎動不安+腹脹+心下滿+水腫_全身水腫+小便不利+自汗+下利_腹瀉_水瀉+軟便_便溏+食慾不振+長期整日全身倦怠+腸胃虛弱_元氣衰吸收差+腳水腫_足腫+四肢水腫+風濕

茯苓 :


【性味】甘、淡,平
【功效】 利水滲濕,健脾安神
【應用】1、水腫、小便不利2、脾虛諸證3、心悸,失眠
【對應症狀】心悸+腸胃虛弱_元氣衰吸收差+小便不利+肌肉抽搐_肌肉痙攣+容易亢奮+心下振水聲+失眠+水腫_全身水腫+食慾不振+下利_腹瀉_水瀉+氣上衝+腳水腫_足腫+心包積液+心包絡痛+心臟瓣膜病

陳皮 :


【性味】辛、苦,溫
【功效】 理氣健脾,燥濕化痰
【應用】1、用於脾胃氣滯證2、用於痰濕壅滯證
【對應症狀】腸胃虛弱_元氣衰吸收差+呃逆_噯氣_打嗝+胃弛緩_食後胃脹痛+小便不利+嘔吐+噁心想吐+咳嗽+腹脹+便秘+心下滿+心下痛_胃痛+腹痛_中脘痛+多痰+稀痰_白色泡沫痰+胸口悶+面色黃+面色差_氣色差+流口水_吐涎沫+食慾不振+四肢沉重

烏藥 :


【性味】辛,溫
【功效】 行氣止痛,溫腎散寒
【應用】1、寒凝氣滯所致胸腹諸痛證2、下元虛冷之尿頻、遺尿證
【對應症狀】腹痛+嘔吐+下利_腹瀉_水瀉+產後瘀血經閉+頭痛+胸痛+頻尿+遺尿+夜尿

醋香附 :


【性味】辛、微苦、微甘,平
【功效】 疏肝理氣,調經止痛
【應用】1、肝郁氣滯諸痛證2、月經不調諸證
【對應症狀】腹痛+腹痛_中脘痛+心下痛_胃痛+乳房疼痛+月經不調+胸脅苦滿+肋痛+側腹_少腹痛+經痛+右脅肋痛

牡丹皮 :


【性味】苦、辛,微寒
【功效】 清熱涼血,活血散瘀
【應用】1、用於血熱斑疹吐衄2、用於虛熱證3、用於經閉痛經,癥瘕積聚,跌打損傷4、用於瘡癰,腸癰
【對應症狀】瘀血_血瘀+發炎+腹中有硬塊_痞塊+跌打損傷+紅疹+癥瘕+發熱+吐血+閉經+經痛+腸癰_闌尾炎+癰疽+惡瘡+鼻出血+黧黑斑_黃褐斑_肝斑

益母草 :


【性味】苦、辛,微寒
【功效】 活血祛瘀,利水消腫,清熱解毒
【應用】1、用於婦人經產諸證2、用於水腫,小便不利3、用於瘡癰腫毒,皮膚搔癢
【對應症狀】月經不調+難產+產後瘀血經閉+產後諸症調理+子宮痛+水腫_全身水腫+小便不利+癰疽+腫瘡+惡瘡+瘡瘍毒+皮膚癢+倒經_月經來時流鼻血

甘草 :


【性味】甘,平
【功效】 益氣補中,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藥性
【應用】1.用於脘腹及四肢攣急作痛
【對應症狀】咽喉痛+咽喉紅腫+中毒+食物中毒+藥物中毒+瘡瘍毒+四肢抽搐+手腳抽筋+腳抽筋+手抽筋

大棗 :


【性味】甘,溫
【功效】 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緩和藥性
【應用】1.用於脾虛食少便溏,倦怠乏力等症
【對應症狀】咳嗽+氣逆+腹痛+軟便_便溏+食慾不振+小便不利+某些時段容易疲累+長期整日全身倦怠+體力差_體質虛弱+心慌_心神不寧+全身痛證+面色差_氣色差+面色黃

乾薑 :


【性味】辛,大熱
【功效】 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溫肺化飲
【應用】1、用於脾胃寒證2、用於亡陽證3、用於寒飲伏肺喘咳
【對應症狀】吐血+便血+月經崩漏+下利_腹瀉_水瀉+腹痛+產後瘀血經閉+產後身痛+咳嗽+哮喘+四肢厥冷_手腳冰冷+腳冷+手冷+大汗出+面色白+口不渴+喜熱飲+長期整日全身倦怠+某些時段容易疲累+體力差_體質虛弱+身冷_畏寒+咳嗽型感冒

生薑 :


【性味】辛,溫
【功效】 發汗解表、溫中止嘔,溫肺止咳
【應用】1、用於外感風寒表證2、用於多種嘔吐證3、用於風寒咳嗽
【對應症狀】食慾不振+噁心想吐+嘔吐+呃逆_噯氣_打嗝+腸胃虛弱_元氣衰吸收差+外感_感冒+傷寒感冒+多痰+身冷_畏寒+咳嗽+惡寒+咳嗽型感冒+食物中毒

-溫熱藥平藥寒涼藥
補藥當歸☂ ,川芎☂ ,熟地黃☂ ,白朮☀ ,烏藥☀ ,大棗☂ ,乾薑☀ ,生薑☀ 醋香附☀
平藥陳皮☀ 甘草☂
瀉藥茯苓☀ 牡丹皮,益母草☀

-升性藥平藥降性藥
散性藥當歸☂ ,川芎☂ ,烏藥☀ ,乾薑☀ ,生薑☀ 陳皮☀ ,牡丹皮,益母草☀ 醋香附☀
平藥
收性藥熟地黃☂ 白朮☀ ,甘草☂ 茯苓☀ ,大棗☂
【方名】芎歸調血飲
【出處】萬病回春
【原文】治產後一切諸病、氣血虛損、脾胃怯弱、或惡露不行、或去血過多、或飮食失節、或怒氣相沖,以致發熱惡寒、自汗口乾、心煩喘急、心腹疼痛、脅肋脹滿、頭暈、眼花、耳鳴、口噤不語、昏憒等之症狀。
【原文劑量】當歸、川芎、熟地、白朮、茯苓、陳皮、烏藥、香附、牡丹皮、益母草各10g 甘草5g、大棗5g 乾薑5g 生薑5g
【現代劑量】當歸:10+川芎:10+熟地黃:10+白朮:10+茯苓:10+陳皮:10+烏藥:10+醋香附:10+牡丹皮:10+益母草:10+甘草:5+大棗:5+乾薑:5+生薑:5
【用法】每日一劑,水煎,分早、晚兩次溫服。
【劑型】湯劑
【劑量大小】3
【方性提示】
【煎藥提示】3
【功用】調理產後的一切氣血,有補血、袪惡露惡血、增進脾胃消化器官的功能。
【適用症狀】12周左右有流產現象時用之。產後之調理、輕症的產褥熱、產後頭痛、眩暈、耳鳴、動悸、頭暈眼花等,及自律神經失調症狀、產後婦人症、乳汁分泌不足、血腳氣、月經不順等。
【方解】
【加減】
【注意事項】

-溫熱藥平藥寒涼藥
補藥當歸☂ ,川芎☂ ,熟地黃☂ ,白朮☀ ,烏藥☀ ,大棗☂ ,乾薑☀ ,生薑☀ 醋香附☀
平藥陳皮☀ 甘草☂
瀉藥茯苓☀ 牡丹皮,益母草☀

-升性藥平藥降性藥
散性藥當歸☂ ,川芎☂ ,烏藥☀ ,乾薑☀ ,生薑☀ 陳皮☀ ,牡丹皮,益母草☀ 醋香附☀
平藥
收性藥熟地黃☂ 白朮☀ ,甘草☂ 茯苓☀ ,大棗☂

芎歸調血飲 :         

★功能  : 調理產後的一切氣血,有補血、袪惡露惡血、增進脾胃消化器官的功能。

★應用  : 12周左右有流產現象時用之。產後之調理、輕症的產褥熱、產後頭痛、眩暈、耳鳴、動悸、頭暈眼花等,及自律神經失調症狀、產後婦人症、乳汁分泌不足、血腳氣、月經不順等。

方解

劑量

在其中的單味藥裡,當歸可以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川芎用來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熟地黃的作用是補血滋陰,益精填髓;白朮可補氣健脾,燥濕利水,固表止汗,安胎;茯苓是用來利水滲濕,健脾安神;陳皮在本方中是用來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烏藥可以行氣止痛,溫腎散寒;醋香附用來疏肝理氣,調經止痛;牡丹皮的作用是清熱涼血,活血散瘀;益母草可活血祛瘀,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甘草是用來益氣補中,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藥性;大棗在本方中是用來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緩和藥性;乾薑可以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溫肺化飲;生薑用來發汗解表、溫中止嘔,溫肺止咳;

當歸、川芎、熟地、白朮、茯苓、陳皮、烏藥、香附、牡丹皮、益母草各10g 甘草5g、大棗5g 乾薑5g 生薑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