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查詢方劑: 胃苓湯

在其中的單味藥裡,炙甘草可以補脾和胃,益氣複脈。;茯苓用來利水滲濕,健脾安神;蒼朮的作用是燥濕健脾,祛風濕,發表;陳皮可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白朮是用來補氣健脾,燥濕利水,固表止汗,安胎;桂枝在本方中是用來發汗解肌,溫經通脈,通陽化氣;澤瀉可以利水滲濕,瀉熱;豬苓用來利水滲濕;厚朴的作用是燥濕,行氣,消積,平喘;大棗可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緩和藥性;生薑是用來發汗解表、溫中止嘔,溫肺止咳;

炙甘草 :


【性味】甘,平
【功效】 補脾和胃,益氣複脈。
【應用】用於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動悸,脈結代,可解附子毒。  
【對應症狀】腸胃虛弱_元氣衰吸收差+長期整日全身倦怠+心悸+藥物中毒+體力差_體質虛弱+某些時段容易疲累+腹痛+心下痛_胃痛+四肢抽搐+手腳抽筋+腳抽筋+手抽筋

茯苓 :


【性味】甘、淡,平
【功效】 利水滲濕,健脾安神
【應用】1、水腫、小便不利2、脾虛諸證3、心悸,失眠
【對應症狀】心悸+腸胃虛弱_元氣衰吸收差+小便不利+肌肉抽搐_肌肉痙攣+容易亢奮+心下振水聲+失眠+水腫_全身水腫+食慾不振+下利_腹瀉_水瀉+氣上衝+腳水腫_足腫+心包積液+心包絡痛+心臟瓣膜病

蒼朮 :


【性味】辛、苦,溫
【功效】 燥濕健脾,祛風濕,發表
【應用】1、用於濕滯中焦證2、用於風濕痹痛3.外感表證夾濕之證
【對應症狀】小便不利+尿量少+頻尿+急性腸胃炎+水腫_全身水腫+全身痛證+風濕下肢麻痺+風濕+外感_感冒+食慾不振+心下痞+腸胃虛弱_元氣衰吸收差+膝蓋疼痛+類風濕性關節炎

陳皮 :


【性味】辛、苦,溫
【功效】 理氣健脾,燥濕化痰
【應用】1、用於脾胃氣滯證2、用於痰濕壅滯證
【對應症狀】腸胃虛弱_元氣衰吸收差+呃逆_噯氣_打嗝+胃弛緩_食後胃脹痛+小便不利+嘔吐+噁心想吐+咳嗽+腹脹+便秘+心下滿+心下痛_胃痛+腹痛_中脘痛+多痰+稀痰_白色泡沫痰+胸口悶+面色黃+面色差_氣色差+流口水_吐涎沫+食慾不振+四肢沉重

白朮 :


【性味】苦、甘,溫
【功效】 補氣健脾,燥濕利水,固表止汗,安胎
【應用】1.用於脾胃氣虛、運化無力的食少便溏、脘腹脹滿、肢軟神疲等症
【對應症狀】心下振水聲+全身痛證+胎動不安+腹脹+心下滿+水腫_全身水腫+小便不利+自汗+下利_腹瀉_水瀉+軟便_便溏+食慾不振+長期整日全身倦怠+腸胃虛弱_元氣衰吸收差+腳水腫_足腫+四肢水腫+風濕

桂枝 :


【性味】辛、甘,溫
【功效】 發汗解肌,溫經通脈,通陽化氣
【應用】1.用於外感風寒表證
【對應症狀】無汗+不易出汗+發熱+全身痛證+氣上衝+長期整日全身倦怠+身冷_畏寒+肌肉疼痛+肌肉緊繃+外感_感冒+傷寒感冒+腹痛+閉經+經痛+心悸+胸痛+胸痛_悶痛+水腫_全身水腫+受風寒身痛四肢麻痛+咳嗽型感冒+惡風+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

澤瀉 :


【性味】甘、淡,寒
【功效】 利水滲濕,瀉熱
【應用】1、水腫、小便不利,痰飲,泄瀉2、濕熱帶下,淋濁
【對應症狀】小便不利+水腫_全身水腫+口渴+下利_腹瀉_水瀉+尿濁+尿量少+頻尿+嘔吐+噁心想吐+腎炎+膀胱炎+腎病綜合征+赤白帶下+腳水腫_足腫+尿道炎+風濕

豬苓 :


【性味】甘、淡,平
【功效】 利水滲濕
【應用】水腫、小便不利,泄瀉,淋濁,帶下
【對應症狀】小便不利+發熱+口渴+腎炎+尿道炎+膀胱炎+赤白帶下+尿濁+尿量少+頻尿+水腫_全身水腫+腳水腫_足腫

厚朴 :


【性味】苦、辛,溫
【功效】 燥濕,行氣,消積,平喘
【應用】1、用於濕阻中焦證2、用於腸胃積滯3、用於痰飲喘咳
【對應症狀】食積+咳嗽+哮喘+腹脹+臍爲中心的腹部膨滿+神經痛+腹痛+腹痛_肚臍周圍痛+胸口悶+食慾不振+心下痞

大棗 :


【性味】甘,溫
【功效】 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緩和藥性
【應用】1.用於脾虛食少便溏,倦怠乏力等症
【對應症狀】咳嗽+氣逆+腹痛+軟便_便溏+食慾不振+小便不利+某些時段容易疲累+長期整日全身倦怠+體力差_體質虛弱+心慌_心神不寧+全身痛證+面色差_氣色差+面色黃

生薑 :


【性味】辛,溫
【功效】 發汗解表、溫中止嘔,溫肺止咳
【應用】1、用於外感風寒表證2、用於多種嘔吐證3、用於風寒咳嗽
【對應症狀】食慾不振+噁心想吐+嘔吐+呃逆_噯氣_打嗝+腸胃虛弱_元氣衰吸收差+外感_感冒+傷寒感冒+多痰+身冷_畏寒+咳嗽+惡寒+咳嗽型感冒+食物中毒

-溫熱藥平藥寒涼藥
補藥白朮☀ ,桂枝☀ ,大棗☂ ,生薑☀ 炙甘草☂
平藥陳皮☀ 豬苓☀
瀉藥蒼朮☀ ,厚朴☀ 茯苓☀ 澤瀉☀

-升性藥平藥降性藥
散性藥蒼朮☀ ,生薑☀ 陳皮☀ ,桂枝☀ ,豬苓☀ 澤瀉☀ ,厚朴☀
平藥
收性藥炙甘草☂ ,白朮☀ 茯苓☀ ,大棗☂
【方名】 胃苓湯
【出處】 世醫得效方
【原文劑量】陳皮,厚朴,甘草,蒼朮,白朮,茯苓,澤瀉,豬苓,肉桂,各等分。每服五、六錢,薑五片,棗二枚,水煎服。(景岳全書)
【現代劑量】炙甘草:3+茯苓:10+蒼朮:12+陳皮:6+白朮:10+桂枝:6+澤瀉:15+豬苓:10+厚朴:10+大棗:10+生薑:10
【用法】上二藥合和,蘇子、烏梅煎湯送下,未效,加木香、砂仁、白朮、丁香煎服。
【劑型】湯劑
【劑量大小】1
【方性提示】
【煎藥提示】2
【功用】祛濕和胃,行氣利水。
【適用症狀】脾胃濕滯,不能運化,食慾不振,反胃噯氣,噁心嘔吐,心腹脹痛,口苦短氣,霍亂吐瀉,宿食不消,肢睏倦怠,大便溏洩,舌苔白膩而厚,及山嵐瘴霧,不服水土。
【方解】
-- 本方為平胃散與五苓散之合方,平胃散用以調氣暖胃,消食化痰,五苓散用以袪暑除濕健脾,如此兩方配合,則脾胃調和,飲食不搏,百病自消。
本方用於平素有水毒,因急性胃炎或中暑濕而下痢者,以夏秋雨季發生較多,脈證俱實。
【加減】
-- 濕濁挾熱:加黃連:6、滑石:15、香薷:10。
-- 裹急後重:加白芍:10、黃連:6。
-- 寒濕內盛肢冷:加炮附子:10、乾薑:10。
【未處理加減】
-- 大小便秘結:合桃核承氣湯。
【注意事項】

-溫熱藥平藥寒涼藥
補藥白朮☀ ,桂枝☀ ,大棗☂ ,生薑☀ 炙甘草☂
平藥陳皮☀ 豬苓☀
瀉藥蒼朮☀ ,厚朴☀ 茯苓☀ 澤瀉☀

-升性藥平藥降性藥
散性藥蒼朮☀ ,生薑☀ 陳皮☀ ,桂枝☀ ,豬苓☀ 澤瀉☀ ,厚朴☀
平藥
收性藥炙甘草☂ ,白朮☀ 茯苓☀ ,大棗☂

胃苓湯 :         

★功能  : 祛濕和胃,行氣利水。

★應用  : 脾胃濕滯,不能運化,食慾不振,反胃噯氣,噁心嘔吐,心腹脹痛,口苦短氣,霍亂吐瀉,宿食不消,肢睏倦怠,大便溏洩,舌苔白膩而厚,及山嵐瘴霧,不服水土。

方解

劑量

在其中的單味藥裡,炙甘草可以補脾和胃,益氣複脈。;茯苓用來利水滲濕,健脾安神;蒼朮的作用是燥濕健脾,祛風濕,發表;陳皮可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白朮是用來補氣健脾,燥濕利水,固表止汗,安胎;桂枝在本方中是用來發汗解肌,溫經通脈,通陽化氣;澤瀉可以利水滲濕,瀉熱;豬苓用來利水滲濕;厚朴的作用是燥濕,行氣,消積,平喘;大棗可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緩和藥性;生薑是用來發汗解表、溫中止嘔,溫肺止咳;

陳皮,厚朴,甘草,蒼朮,白朮,茯苓,澤瀉,豬苓,肉桂,各等分。每服五、六錢,薑五片,棗二枚,水煎服。(景岳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