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查詢方劑: 當歸連翹湯

在其中的單味藥裡,當歸可以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連翹用來清熱解毒,消癰散結,疏散風熱;防風的作用是祛風解表,勝濕止痛止痙;黃芩可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荊芥是用來祛風解表,透疹止癢止血;白芷在本方中是用來祛風散寒,通竅止痛,消腫排膿,燥濕止帶;白芍可以養血調經,平肝止痛,斂陰止汗;生地黃用來清熱涼血,養陰生津;梔子的作用是瀉火除煩,清熱利濕,涼血解毒;白朮可補氣健脾,燥濕利水,固表止汗,安胎;人參是用來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地榆在本方中是用來涼血止血,解毒斂瘡;黃明膠可以補血,止血,滋陰潤燥;烏梅用來斂肺止咳,澀腸止瀉,生津止渴,安蛔止痛;甘草的作用是益氣補中,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藥性;大棗可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緩和藥性;

當歸 :


【性味】甘、辛,溫
【功效】 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
【應用】1.用於血虛諸證
【對應症狀】貧血+體力差_體質虛弱+皮膚潰瘍+惡瘡+癰疽+風濕+風濕下肢麻痺+跌打損傷+月經不調+閉經+經痛+瘀血_血瘀+便秘+大便乾+脫髮_掉髮+難產

連翹 :


【性味】苦,微寒
【功效】 清熱解毒,消癰散結,疏散風熱
【應用】1、瘡癰腫毒,瘰癧結核2、外感風熱,溫病初起
【對應症狀】各種皮膚病+癰疽+惡瘡+腫瘡+瘰癧+頸淋巴結核+急性化膿+嚴重化膿且擴散+膿已成而未破+膿已成而自破+發炎+小便不利+皮膚容易化膿

防風 :


【性味】辛、甘,微溫
【功效】 祛風解表,勝濕止痛止痙
【應用】1、用於外感表證2、用於風寒濕痹證3、用於破傷風
【對應症狀】破傷風+風濕+外感_感冒+全身痛證+發熱+中毒+風濕下肢麻痺+風濕癢疹+各種皮膚病+皮膚癢+風疹+濕疹

黃芩 :


【性味】苦,寒
【功效】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
【應用】1、用於濕溫暑濕,黃疸瀉痢,熱淋澀痛2、用於肺熱咳嗽3、用於熱病煩渴,寒熱往來4、用於咽喉腫痛,癰腫瘡毒5、用於血熱出血證6、用於胎動不安
【對應症狀】發炎+胸脅苦滿+心煩+發熱+黃疸+小便痛+小便不利+口渴+往來寒熱+咳嗽+出血+出血_色鮮紅+胎動不安+咽喉痛+咽喉紅腫+皮膚潰瘍+腫瘡+惡瘡+下利_腹瀉_水瀉+黃鼻涕+小兒發熱+發燒+反覆發燒

荊芥 :


【性味】辛,微溫
【功效】 祛風解表,透疹止癢止血
【應用】1、用於外感表證2、用於麻疹透發不暢,風疹搔癢3、用於瘡瘍初起兼有表證4、用於吐衄下血
【對應症狀】無汗+不易出汗+發熱+風濕+風濕癢疹+各種皮膚病+腫瘡+皮膚潰瘍+麻疹+吐血+便血+鼻出血+蕁麻疹+風疹+濕疹+乾性濕疹+紅疹+皮膚隆起小疙瘩_丘疹+硬腫如米粒狀的疹子+皮膚黑斑+白癜風+黧黑斑_黃褐斑_肝斑

白芷 :


【性味】辛,溫
【功效】 祛風散寒,通竅止痛,消腫排膿,燥濕止帶
【應用】1、用於風寒感冒,頭痛,牙痛2、用於鼻塞,鼻淵3、用於瘡瘍腫毒4、用於寒濕帶下
【對應症狀】風濕+頭痛+牙痛+鼻病+鼻淵_鼻炎_鼻竇炎+精神官能症+赤白帶下+白帶清稀如水+白帶+鼻涕時黃時清白+瘡瘍毒+皮膚潰瘍+惡瘡+腫瘡+鼻子不通_鼻塞+不聞香臭_嗅覺障礙+過敏性鼻炎

白芍 :


【性味】苦、酸、甘,微寒
【功效】 養血調經,平肝止痛,斂陰止汗
【應用】1、用於血虛或陰虛有熱的月經不調,崩漏等證2、用於肝陰不足,肝氣不舒或肝陽偏亢的頭痛、眩暈、脅肋疼痛、脘腹四肢拘攣作痛等證3、用於陰虛盜汗,及營衛不和的表虛自汗證
【對應症狀】腹痛+手腳抽筋+腹脹+產後諸症調理+全身痛證+小腹痛+月經崩漏+月經不調+肋痛+胸脅苦滿+四肢抽搐+頭痛+腹直肌痙攣+夜間盜汗+自汗+經痛+手抽筋+腳抽筋

生地黃 :


【性味】甘、苦,寒
【功效】 清熱涼血,養陰生津
【應用】1、用於熱入營血證2、用於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熱毒濕疹3、用於熱病口渴,內傷消渴,腸燥便秘
【對應症狀】發熱+體力差_體質虛弱+某些時段容易疲累+貧血+月經不調+胎動不安+產褥熱_產後發熱+吐血+便血+口渴+便秘+大便乾+月經崩漏+濕疹+鼻出血

梔子 :


【性味】苦,寒
【功效】 瀉火除煩,清熱利濕,涼血解毒
【應用】1、用於熱病煩悶2、用於濕熱黃疸3、用於血熱出血4、用於熱毒瘡瘍
【對應症狀】發熱+便血+血尿+出血+真心痛+小便不利+食道狹窄+心煩+黃疸+鼻出血+皮膚潰瘍+惡瘡+腫瘡+瘡瘍毒+發炎+吞嚥困難+胃灼熱+返流性胃炎_胃酸反逆

白朮 :


【性味】苦、甘,溫
【功效】 補氣健脾,燥濕利水,固表止汗,安胎
【應用】1.用於脾胃氣虛、運化無力的食少便溏、脘腹脹滿、肢軟神疲等症
【對應症狀】心下振水聲+全身痛證+胎動不安+腹脹+心下滿+水腫_全身水腫+小便不利+自汗+下利_腹瀉_水瀉+軟便_便溏+食慾不振+長期整日全身倦怠+腸胃虛弱_元氣衰吸收差+腳水腫_足腫+四肢水腫+風濕

人參 :


【性味】甘、微苦,微溫
【功效】 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應用】1.用於氣虛欲脫,脈微欲絕的危重症候
【對應症狀】某些時段容易疲累+長期整日全身倦怠+口渴+食慾不振+軟便_便溏+自汗+心悸+出血+腸胃虛弱_元氣衰吸收差+呼吸促迫_呼吸急促+呼吸困難短氣+失眠+健忘+氣虛+消渴

地榆 :


【性味】苦、酸,微寒
【功效】 涼血止血,解毒斂瘡
【應用】1、用於各種血熱出血證2、用於癰疽腫毒
【對應症狀】出血+出血_色鮮紅+吐血+便血+咳血+血尿+月經崩漏+燒燙傷+濕疹+癰疽+惡瘡+腫瘡+皮膚潰瘍+鼻出血+瘡瘍毒+痔瘡

黃明膠 :


【性味】甘,平
【功效】 補血,止血,滋陰潤燥
【應用】1、用於血虛萎黃,眩暈,心悸等2、用於多種出血證3、用於陰虛證及燥證
【對應症狀】出血+小便不利+頻尿+咳嗽+心悸+面色黃+面色差_氣色差+眩暈+貧血

烏梅 :


【性味】酸、澀,平
【功效】 斂肺止咳,澀腸止瀉,生津止渴,安蛔止痛
【應用】1、用於肺虛久咳2、用於久瀉久痢3、用於虛熱消渴4、用於蛔厥腹痛,嘔吐
【對應症狀】肺癆(肺結核)+下利_腹瀉_水瀉+口渴+發熱+嘔吐+腹痛+痢疾+咳嗽+久咳+蛔蟲症+寄生蟲_蟲積+消渴

甘草 :


【性味】甘,平
【功效】 益氣補中,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藥性
【應用】1.用於脘腹及四肢攣急作痛
【對應症狀】咽喉痛+咽喉紅腫+中毒+食物中毒+藥物中毒+瘡瘍毒+四肢抽搐+手腳抽筋+腳抽筋+手抽筋

大棗 :


【性味】甘,溫
【功效】 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緩和藥性
【應用】1.用於脾虛食少便溏,倦怠乏力等症
【對應症狀】咳嗽+氣逆+腹痛+軟便_便溏+食慾不振+小便不利+某些時段容易疲累+長期整日全身倦怠+體力差_體質虛弱+心慌_心神不寧+全身痛證+面色差_氣色差+面色黃

-溫熱藥平藥寒涼藥
補藥當歸☂ ,白朮☀ ,人參☂ ,大棗☂ 黃明膠☂ ,烏梅☂ 白芍☂ ,生地黃☂
平藥甘草☂
瀉藥防風☀ ,荊芥☀ ,白芷☀ 連翹☀ ,黃芩☀ ,梔子☂ ,地榆

-升性藥平藥降性藥
散性藥當歸☂ ,防風☀ ,白芷☀ 連翹☀ ,荊芥☀
平藥
收性藥生地黃☂ ,人參☂ 白芍☂ ,白朮☀ ,地榆,甘草☂ 黃芩☀ ,梔子☂ ,黃明膠☂ ,烏梅☂ ,大棗☂
【方名】當歸連翹湯
【出處】萬病回春
【原文】治痔漏,凡成痔核不破。
【原文劑量】當歸 連翹 防風 黃芩 荊芥 白芷 芍藥 生地 山梔 白朮 人參 阿膠 地榆各1.5g 烏梅1g 甘草1g 大棗1g
【現代劑量】當歸:1.5+連翹:1.5+防風:1.5+黃芩:1.5+荊芥:1.5+白芷:1.5+白芍:1.5+生地黃:1.5+梔子:1.5+白朮:1.5+人參:1.5+地榆:1.5+黃明膠:1.5+烏梅:1+甘草:1+大棗:1
【用法】上藥銼散。每服15克,加烏梅1個、大棗1枚,水煎,空腹時服。
【劑型】湯劑
【劑量大小】1
【方性提示】
【功用】
【適用症狀】痔漏。本方可用於尙未十分衰弱的一般痔漏,作爲久服。皮膚枯燥,如澀紙(塗柿核液的黏合紙)呈茶褐色者甚宜。又痔核亦可使用本方。
【方解】
【加減】
【注意事項】

-溫熱藥平藥寒涼藥
補藥當歸☂ ,白朮☀ ,人參☂ ,大棗☂ 黃明膠☂ ,烏梅☂ 白芍☂ ,生地黃☂
平藥甘草☂
瀉藥防風☀ ,荊芥☀ ,白芷☀ 連翹☀ ,黃芩☀ ,梔子☂ ,地榆

-升性藥平藥降性藥
散性藥當歸☂ ,防風☀ ,白芷☀ 連翹☀ ,荊芥☀
平藥
收性藥生地黃☂ ,人參☂ 白芍☂ ,白朮☀ ,地榆,甘草☂ 黃芩☀ ,梔子☂ ,黃明膠☂ ,烏梅☂ ,大棗☂

當歸連翹湯 :         

★功能  : 

★應用  : 痔漏。本方可用於尙未十分衰弱的一般痔漏,作爲久服。皮膚枯燥,如澀紙(塗柿核液的黏合紙)呈茶褐色者甚宜。又痔核亦可使用本方。

方解

劑量

在其中的單味藥裡,當歸可以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連翹用來清熱解毒,消癰散結,疏散風熱;防風的作用是祛風解表,勝濕止痛止痙;黃芩可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荊芥是用來祛風解表,透疹止癢止血;白芷在本方中是用來祛風散寒,通竅止痛,消腫排膿,燥濕止帶;白芍可以養血調經,平肝止痛,斂陰止汗;生地黃用來清熱涼血,養陰生津;梔子的作用是瀉火除煩,清熱利濕,涼血解毒;白朮可補氣健脾,燥濕利水,固表止汗,安胎;人參是用來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地榆在本方中是用來涼血止血,解毒斂瘡;黃明膠可以補血,止血,滋陰潤燥;烏梅用來斂肺止咳,澀腸止瀉,生津止渴,安蛔止痛;甘草的作用是益氣補中,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藥性;大棗可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緩和藥性;

當歸 連翹 防風 黃芩 荊芥 白芷 芍藥 生地 山梔 白朮 人參 阿膠 地榆各1.5g 烏梅1g 甘草1g 大棗1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