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查詢方劑: 潤腸湯

在其中的單味藥裡,當歸可以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熟地黃用來補血滋陰,益精填髓;生地黃的作用是清熱涼血,養陰生津;桃仁可活血祛瘀,潤腸通便,止咳平喘;杏仁是用來止咳平喘,潤腸通便;厚朴在本方中是用來燥濕,行氣,消積,平喘;黃芩可以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火麻仁用來潤腸通便;枳實的作用是破氣消積,化痰除痞;大黃可瀉下攻積,清熱瀉火,止血,解毒,活血祛瘀,清瀉濕熱;甘草是用來益氣補中,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藥性;

當歸 :


【性味】甘、辛,溫
【功效】 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
【應用】1.用於血虛諸證
【對應症狀】貧血+體力差_體質虛弱+皮膚潰瘍+惡瘡+癰疽+風濕+風濕下肢麻痺+跌打損傷+月經不調+閉經+經痛+瘀血_血瘀+便秘+大便乾+脫髮_掉髮+難產

熟地黃 :


【性味】甘,微溫
【功效】 補血滋陰,益精填髓
【應用】1.用於血虛萎黃,眩暈,心悸,失眠,月經不調,崩漏等症
【對應症狀】面色黃+面色差_氣色差+眩暈+消渴+耳鳴+腰酸+膝蓋酸+膝蓋無力+失眠+月經不調+月經崩漏+遺精+夜間盜汗+心悸

生地黃 :


【性味】甘、苦,寒
【功效】 清熱涼血,養陰生津
【應用】1、用於熱入營血證2、用於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熱毒濕疹3、用於熱病口渴,內傷消渴,腸燥便秘
【對應症狀】發熱+體力差_體質虛弱+某些時段容易疲累+貧血+月經不調+胎動不安+產褥熱_產後發熱+吐血+便血+口渴+便秘+大便乾+月經崩漏+濕疹+鼻出血

桃仁 :


【性味】苦、甘,平;有小毒
【功效】 活血祛瘀,潤腸通便,止咳平喘
【應用】1、用於多種血瘀證2、用於肺癰,腸癰3、用於腸燥便秘4止咳平喘
【對應症狀】瘀血_血瘀+小腹痛+月經不調+咳嗽+痰中帶血+胸痛+發熱+腸癰_闌尾炎+便秘+哮喘+氣喘+癲狂(狂躁型及抑鬱型精神分裂症、反應性精神病)

杏仁 :


【性味】苦,微溫;有小毒
【功效】 止咳平喘,潤腸通便
【應用】1.用於咳嗽氣喘
【對應症狀】水腫_全身水腫+咳嗽+氣喘+呼吸困難短氣+哮喘+一直有痰_白色黏痰+便秘+百日咳

厚朴 :


【性味】苦、辛,溫
【功效】 燥濕,行氣,消積,平喘
【應用】1、用於濕阻中焦證2、用於腸胃積滯3、用於痰飲喘咳
【對應症狀】食積+咳嗽+哮喘+腹脹+臍爲中心的腹部膨滿+神經痛+腹痛+腹痛_肚臍周圍痛+胸口悶+食慾不振+心下痞

黃芩 :


【性味】苦,寒
【功效】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
【應用】1、用於濕溫暑濕,黃疸瀉痢,熱淋澀痛2、用於肺熱咳嗽3、用於熱病煩渴,寒熱往來4、用於咽喉腫痛,癰腫瘡毒5、用於血熱出血證6、用於胎動不安
【對應症狀】發炎+胸脅苦滿+心煩+發熱+黃疸+小便痛+小便不利+口渴+往來寒熱+咳嗽+出血+出血_色鮮紅+胎動不安+咽喉痛+咽喉紅腫+皮膚潰瘍+腫瘡+惡瘡+下利_腹瀉_水瀉+黃鼻涕+小兒發熱+發燒+反覆發燒

火麻仁 :


【性味】甘,平
【功效】 潤腸通便
【應用】用於腸燥便秘
【對應症狀】便秘+大便乾

枳實 :


【性味】苦、辛,微寒
【功效】 破氣消積,化痰除痞
【應用】1、食積氣滯,脘腹痞滿證2、痰濁阻滯,胸脘痞滿證
【對應症狀】腹痛+腹脹+心下痞+心下痛_胃痛+食積+心下滿+胸口悶+心包積液+心包絡痛+心臟瓣膜病

大黃 :


【性味】苦,寒
【功效】 瀉下攻積,清熱瀉火,止血,解毒,活血祛瘀,清瀉濕熱
【應用】1.胃腸積滯,大便秘結
【對應症狀】便秘+黃疸+腹痛+食積+出血+發熱+淋證+小便不利+尿量少+頻尿+小便痛+惡瘡+皮膚潰瘍+瘡瘍毒+燒燙傷+瘀血_血瘀+出血_色鮮紅+牙齦腫脹+鼻出血+眼睛紅_眼睛充血_眼表出血+眼瞼紅腫+眼瞼發紅+咳血+吐血+各種眼部疾患+眼睛痛+結膜炎

甘草 :


【性味】甘,平
【功效】 益氣補中,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藥性
【應用】1.用於脘腹及四肢攣急作痛
【對應症狀】咽喉痛+咽喉紅腫+中毒+食物中毒+藥物中毒+瘡瘍毒+四肢抽搐+手腳抽筋+腳抽筋+手抽筋

-溫熱藥平藥寒涼藥
補藥當歸☂ ,熟地黃☂ 生地黃☂
平藥火麻仁☂ ,甘草☂
瀉藥杏仁☂ ,厚朴☀ 桃仁☂ 黃芩☀ ,枳實☀ ,大黃☀

-升性藥平藥降性藥
散性藥當歸☂ 桃仁☂ ,杏仁☂ ,厚朴☀ ,枳實☀
平藥火麻仁☂
收性藥熟地黃☂ ,生地黃☂ 甘草☂ 黃芩☀ ,大黃☀
【方名】 潤腸湯
【出處】 萬病回春
【原文劑量】當歸 熟地 生地 麻仁(去殼) 桃仁(去皮) 杏仁(去皮) 枳實 厚朴(去粗皮) 黃芩 大黃(各等分) 甘草(減半) 上銼一劑。水煎,空心熱服。大便通即止藥,不能多服。(萬病回春)
【現代劑量】當歸:6+熟地黃:6+生地黃:6+桃仁:6+杏仁:6+厚朴:6+黃芩:6+火麻仁:6+枳實:6+大黃:6+甘草:3
【用法】飯前或不拘時溫服。
【劑型】湯劑
【劑量大小】2
【方性提示】
【煎藥提示】2
【功用】潤燥通腸,益氣養血。
【適用症狀】血虛枯燥所致之大便秘結或大便難解,狀如羊屎,不思飲食。
【方解】
-- 方中的當歸、熟地黃俱爲性溫,能潤血燥,和生新血;乾地黃與黃芩性寒,能清血熱與潤燥;火麻仁、杏仁、桃仁均能潤腸,破氣血的凝滯而使之通利;枳殼、厚朴可通導腸管內的積氣;大黃與黃芩能淸腸熱,並通大便。本方是古方麻子仁丸丸的加減方,爲滋潤及粘滑性瀉劑。
-- 當歸、熟地黃性溫,能滋潤血燥而生新血;乾地黃、黃芩性寒,可除血熱而兼潤燥;火麻仁、杏仁、桃仁倶能潤腸,而舒解氣血的凝滯,使之通順;枳殼、厚朴能舒導腸管中的廢氣排出;大黃、黃芩能祛除腸熱使大便通利。本方是屬滋潤黏滑性下劑。
本方是由麻子仁丸中去白芍,以枳殼代替枳實,加當歸、熟地黃、生地黃、桃仁、黃芩、甘草。火麻仁去皮,煮煎時打碎使用爲宜。
-- 本方為麻子仁丸之變方,主治大便秘結不通,對於大腸失去粘滑性所引起的弛緩性或痙攣性的習慣性便秘用之甚奏效;或使用其他下劑而不通利的便祕,似宜試用本方。本方的適應症以老人特多,它的症狀為皮膚枯燥,腹部堅硬,或腹壁弛緩,大腸內有堅硬纍纍的糞塊,大便的形狀好像兔屎一樣。
本方與麻子仁丸,同屬滋潤粘滑性下劑。除火麻仁、杏仁、枳實、大黃、厚朴等五味,為兩方共有者外,原方另有白芍,用以養陰和裡;本方則在清熱作用上,加有黃芩與生地黃,在潤腸作用上,加有桃仁,並加入當歸、熟地黃以生新血而滋體液。血和風疏,腸胃得潤,則自然通利。
【加減】
-- 脾陽虛:合理中湯。
【注意事項】

-溫熱藥平藥寒涼藥
補藥當歸☂ ,熟地黃☂ 生地黃☂
平藥火麻仁☂ ,甘草☂
瀉藥杏仁☂ ,厚朴☀ 桃仁☂ 黃芩☀ ,枳實☀ ,大黃☀

-升性藥平藥降性藥
散性藥當歸☂ 桃仁☂ ,杏仁☂ ,厚朴☀ ,枳實☀
平藥火麻仁☂
收性藥熟地黃☂ ,生地黃☂ 甘草☂ 黃芩☀ ,大黃☀

潤腸湯 :         

★功能  : 潤燥通腸,益氣養血。

★應用  : 血虛枯燥所致之大便秘結或大便難解,狀如羊屎,不思飲食。

方解

劑量

在其中的單味藥裡,當歸可以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熟地黃用來補血滋陰,益精填髓;生地黃的作用是清熱涼血,養陰生津;桃仁可活血祛瘀,潤腸通便,止咳平喘;杏仁是用來止咳平喘,潤腸通便;厚朴在本方中是用來燥濕,行氣,消積,平喘;黃芩可以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火麻仁用來潤腸通便;枳實的作用是破氣消積,化痰除痞;大黃可瀉下攻積,清熱瀉火,止血,解毒,活血祛瘀,清瀉濕熱;甘草是用來益氣補中,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藥性;

當歸 熟地 生地 麻仁(去殼) 桃仁(去皮) 杏仁(去皮) 枳實 厚朴(去粗皮) 黃芩 大黃(各等分) 甘草(減半) 上銼一劑。水煎,空心熱服。大便通即止藥,不能多服。(萬病回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