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查詢方劑: 清肺湯

在其中的單味藥裡,茯苓可以利水滲濕,健脾安神;當歸用來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麥門冬的作用是養陰潤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煩;黃芩可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桔梗是用來開宣肺氣,祛痰排膿,利咽;陳皮在本方中是用來理氣健脾,燥濕化痰;桑白皮可以瀉肺平喘,利水消腫;浙貝母用來清熱散結,化痰止咳;杏仁的作用是止咳平喘,潤腸通便;梔子可瀉火除煩,清熱利濕,涼血解毒;天冬是用來養陰潤燥,清火,生津;大棗在本方中是用來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緩和藥性;五味子可以斂肺滋腎,生津斂汗,澀精止瀉,寧心安神;生薑用來發汗解表、溫中止嘔,溫肺止咳;甘草的作用是益氣補中,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藥性;

茯苓 :


【性味】甘、淡,平
【功效】 利水滲濕,健脾安神
【應用】1、水腫、小便不利2、脾虛諸證3、心悸,失眠
【對應症狀】心悸+腸胃虛弱_元氣衰吸收差+小便不利+肌肉抽搐_肌肉痙攣+容易亢奮+心下振水聲+失眠+水腫_全身水腫+食慾不振+下利_腹瀉_水瀉+氣上衝+腳水腫_足腫+心包積液+心包絡痛+心臟瓣膜病

當歸 :


【性味】甘、辛,溫
【功效】 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
【應用】1.用於血虛諸證
【對應症狀】貧血+體力差_體質虛弱+皮膚潰瘍+惡瘡+癰疽+風濕+風濕下肢麻痺+跌打損傷+月經不調+閉經+經痛+瘀血_血瘀+便秘+大便乾+脫髮_掉髮+難產

麥門冬 :


【性味】甘、微苦,微寒
【功效】 養陰潤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煩
【應用】1.用於肺陰不足而有燥熱的乾咳痰粘、勞嗽咳血等症
【對應症狀】肺癆(肺結核)+肺炎+支氣管炎+咳嗽+乾咳+不易咳出的濃痰_黏痰+咳血+大便乾+便秘+口渴+失眠+心煩+咽乾+發炎

黃芩 :


【性味】苦,寒
【功效】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
【應用】1、用於濕溫暑濕,黃疸瀉痢,熱淋澀痛2、用於肺熱咳嗽3、用於熱病煩渴,寒熱往來4、用於咽喉腫痛,癰腫瘡毒5、用於血熱出血證6、用於胎動不安
【對應症狀】發炎+胸脅苦滿+心煩+發熱+黃疸+小便痛+小便不利+口渴+往來寒熱+咳嗽+出血+出血_色鮮紅+胎動不安+咽喉痛+咽喉紅腫+皮膚潰瘍+腫瘡+惡瘡+下利_腹瀉_水瀉+黃鼻涕+小兒發熱+發燒+反覆發燒

桔梗 :


【性味】苦、辛,平
【功效】 開宣肺氣,祛痰排膿,利咽
【應用】1、用於肺氣不宣的咳嗽痰多,胸悶不暢2、用於熱毒壅肺之肺癰3、用於咽喉腫痛,失音
【對應症狀】支氣管炎+痰中帶血+咳嗽+咳血+胸痛+發熱+咽喉痛+咽喉紅腫+少痰+胸口悶+喉啞失聲、話太多+咽喉癢+咽喉病+不易咳出的濃痰_黏痰+聲音沙啞

陳皮 :


【性味】辛、苦,溫
【功效】 理氣健脾,燥濕化痰
【應用】1、用於脾胃氣滯證2、用於痰濕壅滯證
【對應症狀】腸胃虛弱_元氣衰吸收差+呃逆_噯氣_打嗝+胃弛緩_食後胃脹痛+小便不利+嘔吐+噁心想吐+咳嗽+腹脹+便秘+心下滿+心下痛_胃痛+腹痛_中脘痛+多痰+稀痰_白色泡沫痰+胸口悶+面色黃+面色差_氣色差+流口水_吐涎沫+食慾不振+四肢沉重

桑白皮 :


【性味】甘,寒
【功效】 瀉肺平喘,利水消腫
【應用】用於肺熱咳喘、水腫
【對應症狀】咳嗽+氣喘+哮喘+呼吸困難短氣+水腫_全身水腫+顏面水腫如光鏡者+高血壓+小便不利+口渴+發熱+咳血+鼻出血

浙貝母 :


【性味】苦,寒
【功效】 清熱散結,化痰止咳
【應用】1、用於風熱、痰熱咳嗽2、用於瘰癧,癭瘤,瘡癰,肺癰等
【對應症狀】痰濁_黃痰+支氣管炎+痰中帶血+咳嗽+咳血+胸痛+發熱+甲狀腺腫大+乳癰+瘰癧+癰疽+惡瘡+小便不利

杏仁 :


【性味】苦,微溫;有小毒
【功效】 止咳平喘,潤腸通便
【應用】1.用於咳嗽氣喘
【對應症狀】水腫_全身水腫+咳嗽+氣喘+呼吸困難短氣+哮喘+一直有痰_白色黏痰+便秘+百日咳

梔子 :


【性味】苦,寒
【功效】 瀉火除煩,清熱利濕,涼血解毒
【應用】1、用於熱病煩悶2、用於濕熱黃疸3、用於血熱出血4、用於熱毒瘡瘍
【對應症狀】發熱+便血+血尿+出血+真心痛+小便不利+食道狹窄+心煩+黃疸+鼻出血+皮膚潰瘍+惡瘡+腫瘡+瘡瘍毒+發炎+吞嚥困難+胃灼熱+返流性胃炎_胃酸反逆

天冬 :


【性味】甘、苦,寒
【功效】 養陰潤燥,清火,生津
【應用】1、用於陰虛肺熱的燥咳或勞嗽咯血2、用於腎陰不足,陰虛火旺的潮熱盜汗、遺精,內熱消渴,腸燥便秘等證
【對應症狀】咳嗽+肺炎+支氣管炎+咳血+乾咳+夜間盜汗+口渴+便秘+大便乾+發熱+遺精+皮膚乾+消渴+不易咳出的濃痰_黏痰

大棗 :


【性味】甘,溫
【功效】 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緩和藥性
【應用】1.用於脾虛食少便溏,倦怠乏力等症
【對應症狀】咳嗽+氣逆+腹痛+軟便_便溏+食慾不振+小便不利+某些時段容易疲累+長期整日全身倦怠+體力差_體質虛弱+心慌_心神不寧+全身痛證+面色差_氣色差+面色黃

五味子 :


【性味】酸、甘,溫
【功效】 斂肺滋腎,生津斂汗,澀精止瀉,寧心安神
【應用】1、用於久咳虛喘2、用於津傷口渴,消渴3、用於自汗,盜汗4、用於遺精,滑精5、用於久瀉不止6、用於心悸,失眠,多夢
【對應症狀】咳嗽+容易喘息+氣逆+久咳+氣喘+哮喘+口渴+自汗+夜間盜汗+下利_腹瀉_水瀉+心悸+遺精+滑精+失眠+多夢+消渴+支氣管炎

生薑 :


【性味】辛,溫
【功效】 發汗解表、溫中止嘔,溫肺止咳
【應用】1、用於外感風寒表證2、用於多種嘔吐證3、用於風寒咳嗽
【對應症狀】食慾不振+噁心想吐+嘔吐+呃逆_噯氣_打嗝+腸胃虛弱_元氣衰吸收差+外感_感冒+傷寒感冒+多痰+身冷_畏寒+咳嗽+惡寒+咳嗽型感冒+食物中毒

甘草 :


【性味】甘,平
【功效】 益氣補中,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藥性
【應用】1.用於脘腹及四肢攣急作痛
【對應症狀】咽喉痛+咽喉紅腫+中毒+食物中毒+藥物中毒+瘡瘍毒+四肢抽搐+手腳抽筋+腳抽筋+手抽筋

-溫熱藥平藥寒涼藥
補藥當歸☂ ,大棗☂ ,五味子☂ ,生薑☀ 麥門冬☂ ,天冬☂
平藥陳皮☀ 甘草☂
瀉藥杏仁☂ 茯苓☀ ,桔梗黃芩☀ ,桑白皮☀ ,浙貝母☀ ,梔子☂

-升性藥平藥降性藥
散性藥當歸☂ ,桔梗,生薑☀ 陳皮☀ 麥門冬☂ ,桑白皮☀ ,浙貝母☀ ,杏仁☂ ,天冬☂
平藥
收性藥甘草☂ 茯苓☀ ,黃芩☀ ,梔子☂ ,大棗☂ ,五味子☂
【方名】 清肺湯
【出處】 萬病回春
【原文劑量】黃芩(去朽心,一錢半) 桔梗(去蘆) 茯苓(去皮) 陳皮(去白) 貝母(去心) 桑白皮(各一錢)當歸 天門冬(去心) 山梔 杏仁(去皮尖) 麥門冬(去心。各七分) 五味子(七粒) 甘草(三分) 上銼生薑、棗子煎,食後服。(萬病回春)
【現代劑量】茯苓:3+當歸:2+麥門冬:2+黃芩:5+桔梗:3+陳皮:3+桑白皮:3+浙貝母:3+杏仁:2+梔子:2+天冬:2+大棗:2+五味子:1+生薑:2+甘草:1
【用法】水煎,飯後溫服。
【劑型】湯劑
【劑量大小】1
【方性提示】
【煎藥提示】2
【功用】清肺化痰,瀉熱潤燥。
【適用症狀】一切多痰咳嗽、喀痰色黃、喀吐不爽、甚則痰中帶血、口乾欲飲、舌紅、苔黃膩、脈細數。
【方解】
-- 本方的構成藥物雖很龐雜,然,天門冬與五味子能潤肺並淸肺熱,且潤燥痰而使容易喀出;貝母、杏仁、桑白皮、桔梗、陳皮、茯苓等,具有協助祛痰的作用;黃芩、梔子則以淸除胸中之熱爲主;當歸與甘草能和緩氣的上逆。本方的證狀雖然與麥門冬湯證相似,可是,喀痰則比較麥門冬湯證容易喀出,痰的量也較多,上逆亦輕。
-- 本方的構成藥物極爲複雜。方中的天門冬、麥門冬和五味子三味,能潤肺並解肺熱,且能潤乾痰使之容易喀出;又由於貝母、杏仁、桑白皮、桔梗、陳皮、茯苓等的互相協力,而強化袪痰作用;黃芩與梔子則清解胸中之熱;當歸與甘草則用以潤血,且有和緩氣之上逆的效能。
-- 本方對慢性熱咳痰盛各症有良效,對肺熱多痰久咳尤為佳效,為潤肺清熱袪痰良劑,一般用於變成慢性的呼吸器疾患。因呼吸器內存殘熱,引起慢性炎症,聚生熱痰,發生激烈的咳嗽;痰有青、黃、白色多種且粘稠而多,不易咳出,由於久咳不止,致使咽喉發痛、發癢、聲音嘶啞等。
黃芩與梔子清解胸中之熱乙當歸與甘草用以潤血,且有和緩氣上逆的效能,天門冬、麥門冬、五味子潤肺,解肺熱、鎮咳、衽痰;貝母、杏仁、桑白皮、桔梗、陳皮、茯苓、竹茹、大棗、生薑等共同協力,加強其清肺、解熱、化痰、寧嗽等功能。
【加減】
-- 聲嘶咳嗽:加地骨皮。
-- 咽乾喉痛:加知母、石膏。
-- 煩躁腫痛:加金銀花、連翹。
【注意事項】

-溫熱藥平藥寒涼藥
補藥當歸☂ ,大棗☂ ,五味子☂ ,生薑☀ 麥門冬☂ ,天冬☂
平藥陳皮☀ 甘草☂
瀉藥杏仁☂ 茯苓☀ ,桔梗黃芩☀ ,桑白皮☀ ,浙貝母☀ ,梔子☂

-升性藥平藥降性藥
散性藥當歸☂ ,桔梗,生薑☀ 陳皮☀ 麥門冬☂ ,桑白皮☀ ,浙貝母☀ ,杏仁☂ ,天冬☂
平藥
收性藥甘草☂ 茯苓☀ ,黃芩☀ ,梔子☂ ,大棗☂ ,五味子☂

清肺湯 :         

★功能  : 清肺化痰,瀉熱潤燥。

★應用  : 一切多痰咳嗽、喀痰色黃、喀吐不爽、甚則痰中帶血、口乾欲飲、舌紅、苔黃膩、脈細數。

方解

劑量

在其中的單味藥裡,茯苓可以利水滲濕,健脾安神;當歸用來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麥門冬的作用是養陰潤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煩;黃芩可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桔梗是用來開宣肺氣,祛痰排膿,利咽;陳皮在本方中是用來理氣健脾,燥濕化痰;桑白皮可以瀉肺平喘,利水消腫;浙貝母用來清熱散結,化痰止咳;杏仁的作用是止咳平喘,潤腸通便;梔子可瀉火除煩,清熱利濕,涼血解毒;天冬是用來養陰潤燥,清火,生津;大棗在本方中是用來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緩和藥性;五味子可以斂肺滋腎,生津斂汗,澀精止瀉,寧心安神;生薑用來發汗解表、溫中止嘔,溫肺止咳;甘草的作用是益氣補中,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藥性;

黃芩(去朽心,一錢半) 桔梗(去蘆) 茯苓(去皮) 陳皮(去白) 貝母(去心) 桑白皮(各一錢)當歸 天門冬(去心) 山梔 杏仁(去皮尖) 麥門冬(去心。各七分) 五味子(七粒) 甘草(三分) 上銼生薑、棗子煎,食後服。(萬病回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