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查詢方劑: 清上蠲痛湯

在其中的單味藥裡,麥門冬可以養陰潤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煩;黃芩用來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羌活的作用是發散風寒,勝濕止痛;獨活可祛風濕,止痹痛,解表;防風是用來祛風解表,勝濕止痛止痙;蒼朮在本方中是用來燥濕健脾,祛風濕,發表;當歸可以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川芎用來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白芷的作用是祛風散寒,通竅止痛,消腫排膿,燥濕止帶;蔓荊子可發散風熱,清利頭目;菊花是用來發散風熱,清肝明目,平抑肝陽,清熱解毒;細辛在本方中是用來祛風解表,散寒止痛,溫肺化飲,通竅;甘草可以益氣補中,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藥性;乾薑用來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溫肺化飲;

麥門冬 :


【性味】甘、微苦,微寒
【功效】 養陰潤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煩
【應用】1.用於肺陰不足而有燥熱的乾咳痰粘、勞嗽咳血等症
【對應症狀】肺癆(肺結核)+肺炎+支氣管炎+咳嗽+乾咳+不易咳出的濃痰_黏痰+咳血+大便乾+便秘+口渴+失眠+心煩+咽乾+發炎

黃芩 :


【性味】苦,寒
【功效】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
【應用】1、用於濕溫暑濕,黃疸瀉痢,熱淋澀痛2、用於肺熱咳嗽3、用於熱病煩渴,寒熱往來4、用於咽喉腫痛,癰腫瘡毒5、用於血熱出血證6、用於胎動不安
【對應症狀】發炎+胸脅苦滿+心煩+發熱+黃疸+小便痛+小便不利+口渴+往來寒熱+咳嗽+出血+出血_色鮮紅+胎動不安+咽喉痛+咽喉紅腫+皮膚潰瘍+腫瘡+惡瘡+下利_腹瀉_水瀉+黃鼻涕+小兒發熱+發燒+反覆發燒

羌活 :


【性味】辛、苦,溫
【功效】 發散風寒,勝濕止痛
【應用】1、用於外感風寒表證2、用於風寒濕痹證
【對應症狀】無汗+不易出汗+發熱+外感_感冒+傷寒感冒+關節疼痛+肌肉疼痛+全身痛證+頸部僵硬+風濕下肢麻痺+惡風+項強+後頭痛+頭風

獨活 :


【性味】辛、苦,溫
【功效】 祛風濕,止痹痛,解表
【應用】1、風寒濕痹痛2、頭風頭痛,風寒表證及表證夾濕
【對應症狀】外感_感冒+傷寒感冒+無汗+風濕+腰痛+膝蓋疼痛+風濕下肢麻痺+頭痛+頭風+坐骨神經痛+嚴重腰痛_幾難行動+腰僵硬

防風 :


【性味】辛、甘,微溫
【功效】 祛風解表,勝濕止痛止痙
【應用】1、用於外感表證2、用於風寒濕痹證3、用於破傷風
【對應症狀】破傷風+風濕+外感_感冒+全身痛證+發熱+中毒+風濕下肢麻痺+風濕癢疹+各種皮膚病+皮膚癢+風疹+濕疹

蒼朮 :


【性味】辛、苦,溫
【功效】 燥濕健脾,祛風濕,發表
【應用】1、用於濕滯中焦證2、用於風濕痹痛3.外感表證夾濕之證
【對應症狀】小便不利+尿量少+頻尿+急性腸胃炎+水腫_全身水腫+全身痛證+風濕下肢麻痺+風濕+外感_感冒+食慾不振+心下痞+腸胃虛弱_元氣衰吸收差+膝蓋疼痛+類風濕性關節炎

當歸 :


【性味】甘、辛,溫
【功效】 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
【應用】1.用於血虛諸證
【對應症狀】貧血+體力差_體質虛弱+皮膚潰瘍+惡瘡+癰疽+風濕+風濕下肢麻痺+跌打損傷+月經不調+閉經+經痛+瘀血_血瘀+便秘+大便乾+脫髮_掉髮+難產

川芎 :


【性味】辛,溫
【功效】 活血行氣,祛風止痛
【應用】1、用於血瘀氣滯證2、用於頭痛3、用於風濕痹痛、肢體麻木
【對應症狀】頭痛+瘀血_血瘀+貧血+風濕下肢麻痺+風濕+四肢麻痺_手腳麻木+經痛+頭風+偏頭痛+難產

白芷 :


【性味】辛,溫
【功效】 祛風散寒,通竅止痛,消腫排膿,燥濕止帶
【應用】1、用於風寒感冒,頭痛,牙痛2、用於鼻塞,鼻淵3、用於瘡瘍腫毒4、用於寒濕帶下
【對應症狀】風濕+頭痛+牙痛+鼻病+鼻淵_鼻炎_鼻竇炎+精神官能症+赤白帶下+白帶清稀如水+白帶+鼻涕時黃時清白+瘡瘍毒+皮膚潰瘍+惡瘡+腫瘡+鼻子不通_鼻塞+不聞香臭_嗅覺障礙+過敏性鼻炎

蔓荊子 :


【性味】辛、苦,微寒
【功效】 發散風熱,清利頭目
【應用】1、用於外感風熱所致頭暈、頭痛及偏頭痛等證2、用於目赤腫痛,目昏多淚
【對應症狀】頭痛+眩暈+頭風+外感頭痛+眼睛紅_眼睛充血_眼表出血+眼瞼發紅+眼瞼紅腫+眼睛痛+視線模糊+眼易流淚+風濕+風濕下肢麻痺+外感_感冒+偏頭痛

菊花 :


【性味】辛、甘、苦,微寒
【功效】 發散風熱,清肝明目,平抑肝陽,清熱解毒
【應用】1、用於外感風熱及溫病初起初起,發熱頭痛2、用於目疾3、用於肝陽上亢,頭痛眩暈4、用於疔瘡中毒
【對應症狀】淋巴管炎(疔瘡)+發熱+頭痛+各種眼部疾患+翳病+氣上衝+眩暈+外感頭痛+眼睛乾澀+眼睛癢

細辛 :


【性味】辛,溫;有小毒
【功效】 祛風解表,散寒止痛,溫肺化飲,通竅
【應用】1、用於外感風寒及陽虛外感證2、用於頭痛,痹痛,牙痛等痛證3、用於寒飲咳喘
【對應症狀】身冷_畏寒+咳嗽+心下振水聲+胸痛+氣上衝+外感_感冒+傷寒感冒+哮喘+牙痛+關節疼痛+四肢麻痺_手腳麻木+四肢疼痛+頭痛+咳嗽型感冒+鼻子不通_鼻塞+鼻淵_鼻炎_鼻竇炎+鼻病+鼻涕時黃時清白+不聞香臭_嗅覺障礙+過敏性鼻炎+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

甘草 :


【性味】甘,平
【功效】 益氣補中,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藥性
【應用】1.用於脘腹及四肢攣急作痛
【對應症狀】咽喉痛+咽喉紅腫+中毒+食物中毒+藥物中毒+瘡瘍毒+四肢抽搐+手腳抽筋+腳抽筋+手抽筋

乾薑 :


【性味】辛,大熱
【功效】 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溫肺化飲
【應用】1、用於脾胃寒證2、用於亡陽證3、用於寒飲伏肺喘咳
【對應症狀】吐血+便血+月經崩漏+下利_腹瀉_水瀉+腹痛+產後瘀血經閉+產後身痛+咳嗽+哮喘+四肢厥冷_手腳冰冷+腳冷+手冷+大汗出+面色白+口不渴+喜熱飲+長期整日全身倦怠+某些時段容易疲累+體力差_體質虛弱+身冷_畏寒+咳嗽型感冒

-溫熱藥平藥寒涼藥
補藥當歸☂ ,川芎☂ ,乾薑☀ 麥門冬☂
平藥甘草☂
瀉藥羌活☀ ,獨活☀ ,防風☀ ,蒼朮☀ ,白芷☀ ,細辛☀ 黃芩☀ ,蔓荊子☀ ,菊花☀

-升性藥平藥降性藥
散性藥羌活☀ ,獨活☀ ,防風☀ ,蒼朮☀ ,當歸☂ ,川芎☂ ,白芷☀ ,蔓荊子☀ ,乾薑☀ 麥門冬☂ ,菊花☀ ,細辛☀
平藥
收性藥甘草☂ 黃芩☀
【方名】清上蠲痛湯
【出處】壽世保元
【原文】治一切頭痛之主方,不論左右、偏正、新舊皆有效。
【原文劑量】麥門冬5g 黃芩4g 羌活、獨活、防風、蒼朮、當歸、川芎、白芷各3g 蔓荊子、菊花各2g 細辛、甘草各1g 乾薑0.5g
【現代劑量】麥門冬:5+黃芩:4+羌活:3+獨活:3+防風:3+蒼朮:3+當歸:3+川芎:3+白芷:3+蔓荊子:2+菊花:2+細辛:1+甘草:1+乾薑:0.5
【用法】水煎溫服。
【劑型】湯劑
【劑量大小】1
【方性提示】
【煎藥提示】2
【功用】祛風、調理氣血、引氣下行、遂水濕、疏理頭部之血滯。
【適用症狀】治一切頭痛之主方,不論左右、偏正、新舊皆有效。用於頑固性頭痛、慢性頭痛、三叉神經痛、偏頭痛、月經時頭痛、上顎腫瘍之疼痛、腦腫瘍所引起之頭痛等,均有卓效。
【方解】考察方中的藥能,細辛、防風、川芎、白芷、羌活、獨活、蒼朮(白朮也是)等皆散風、理氣、逐水濕;麥門冬是引氣下行;白芷、菊花、當歸是調理頭部的血滯;黃芩是清解裏熱;細辛、川芎、當歸、生薑等是袪內寒。即是用於袪風、理氣、引氣下行、逐水濕、調理頭部之血滯,又兼具有去內寒之藥能,而用於氣血水之鬱滯、風和內寒並存者。
【加減】
【注意事項】

-溫熱藥平藥寒涼藥
補藥當歸☂ ,川芎☂ ,乾薑☀ 麥門冬☂
平藥甘草☂
瀉藥羌活☀ ,獨活☀ ,防風☀ ,蒼朮☀ ,白芷☀ ,細辛☀ 黃芩☀ ,蔓荊子☀ ,菊花☀

-升性藥平藥降性藥
散性藥羌活☀ ,獨活☀ ,防風☀ ,蒼朮☀ ,當歸☂ ,川芎☂ ,白芷☀ ,蔓荊子☀ ,乾薑☀ 麥門冬☂ ,菊花☀ ,細辛☀
平藥
收性藥甘草☂ 黃芩☀

清上蠲痛湯 :         

★功能  : 祛風、調理氣血、引氣下行、遂水濕、疏理頭部之血滯。

★應用  : 治一切頭痛之主方,不論左右、偏正、新舊皆有效。用於頑固性頭痛、慢性頭痛、三叉神經痛、偏頭痛、月經時頭痛、上顎腫瘍之疼痛、腦腫瘍所引起之頭痛等,均有卓效。

方解

劑量

在其中的單味藥裡,麥門冬可以養陰潤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煩;黃芩用來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羌活的作用是發散風寒,勝濕止痛;獨活可祛風濕,止痹痛,解表;防風是用來祛風解表,勝濕止痛止痙;蒼朮在本方中是用來燥濕健脾,祛風濕,發表;當歸可以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川芎用來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白芷的作用是祛風散寒,通竅止痛,消腫排膿,燥濕止帶;蔓荊子可發散風熱,清利頭目;菊花是用來發散風熱,清肝明目,平抑肝陽,清熱解毒;細辛在本方中是用來祛風解表,散寒止痛,溫肺化飲,通竅;甘草可以益氣補中,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藥性;乾薑用來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溫肺化飲;

麥門冬5g 黃芩4g 羌活、獨活、防風、蒼朮、當歸、川芎、白芷各3g 蔓荊子、菊花各2g 細辛、甘草各1g 乾薑0.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