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查詢方劑: 十六味流氣飲

在其中的單味藥裡,當歸可以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川芎用來活血行氣,祛風止痛;酒白芍的作用是養血調經,平肝止痛,斂陰止汗;桂枝可發汗解肌,溫經通脈,通陽化氣;人參是用來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桔梗在本方中是用來開宣肺氣,祛痰排膿,利咽;白芷可以祛風散寒,通竅止痛,消腫排膿,燥濕止帶;黃耆用來補氣升陽,益衛固表,利水消腫,托瘡生肌;木香的作用是行氣,調中,止痛;烏藥可行氣止痛,溫腎散寒;厚朴是用來燥濕,行氣,消積,平喘;枳殼在本方中是用來破氣除痞,化痰稍積,寬腸胃,長于行氣寬中除脹;檳榔可以驅蟲消積,行氣利水;防風用來祛風解表,勝濕止痛止痙;甘草的作用是益氣補中,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藥性;紫蘇葉可發汗解表,行氣寬中,解魚蟹毒;

當歸 :


【性味】甘、辛,溫
【功效】 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
【應用】1.用於血虛諸證
【對應症狀】貧血+體力差_體質虛弱+皮膚潰瘍+惡瘡+癰疽+風濕+風濕下肢麻痺+跌打損傷+月經不調+閉經+經痛+瘀血_血瘀+便秘+大便乾+脫髮_掉髮+難產

川芎 :


【性味】辛,溫
【功效】 活血行氣,祛風止痛
【應用】1、用於血瘀氣滯證2、用於頭痛3、用於風濕痹痛、肢體麻木
【對應症狀】頭痛+瘀血_血瘀+貧血+風濕下肢麻痺+風濕+四肢麻痺_手腳麻木+經痛+頭風+偏頭痛+難產

酒白芍 :


【性味】苦、酸、甘,涼
【功效】 養血調經,平肝止痛,斂陰止汗
【應用】1、用於血虛或陰虛有熱的月經不調,崩漏等證2、用於肝陰不足,肝氣不舒或肝陽偏亢的頭痛、眩暈、脅肋疼痛、脘腹四肢拘攣作痛等證3、用於陰虛盜汗,及營衛不和的表虛自汗證
【對應症狀】腹痛+手腳抽筋+腹脹+產後諸症調理+全身痛證+小腹痛+月經崩漏+月經不調+肋痛+胸脅苦滿+四肢抽搐+頭痛+腹直肌痙攣+夜間盜汗+自汗

桂枝 :


【性味】辛、甘,溫
【功效】 發汗解肌,溫經通脈,通陽化氣
【應用】1.用於外感風寒表證
【對應症狀】無汗+不易出汗+發熱+全身痛證+氣上衝+長期整日全身倦怠+身冷_畏寒+肌肉疼痛+肌肉緊繃+外感_感冒+傷寒感冒+腹痛+閉經+經痛+心悸+胸痛+胸痛_悶痛+水腫_全身水腫+受風寒身痛四肢麻痛+咳嗽型感冒+惡風+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

人參 :


【性味】甘、微苦,微溫
【功效】 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應用】1.用於氣虛欲脫,脈微欲絕的危重症候
【對應症狀】某些時段容易疲累+長期整日全身倦怠+口渴+食慾不振+軟便_便溏+自汗+心悸+出血+腸胃虛弱_元氣衰吸收差+呼吸促迫_呼吸急促+呼吸困難短氣+失眠+健忘+氣虛+消渴

桔梗 :


【性味】苦、辛,平
【功效】 開宣肺氣,祛痰排膿,利咽
【應用】1、用於肺氣不宣的咳嗽痰多,胸悶不暢2、用於熱毒壅肺之肺癰3、用於咽喉腫痛,失音
【對應症狀】支氣管炎+痰中帶血+咳嗽+咳血+胸痛+發熱+咽喉痛+咽喉紅腫+少痰+胸口悶+喉啞失聲、話太多+咽喉癢+咽喉病+不易咳出的濃痰_黏痰+聲音沙啞

白芷 :


【性味】辛,溫
【功效】 祛風散寒,通竅止痛,消腫排膿,燥濕止帶
【應用】1、用於風寒感冒,頭痛,牙痛2、用於鼻塞,鼻淵3、用於瘡瘍腫毒4、用於寒濕帶下
【對應症狀】風濕+頭痛+牙痛+鼻病+鼻淵_鼻炎_鼻竇炎+精神官能症+赤白帶下+白帶清稀如水+白帶+鼻涕時黃時清白+瘡瘍毒+皮膚潰瘍+惡瘡+腫瘡+鼻子不通_鼻塞+不聞香臭_嗅覺障礙+過敏性鼻炎

黃耆 :


【性味】甘,微溫
【功效】 補氣升陽,益衛固表,利水消腫,托瘡生肌
【應用】1.用於脾胃氣虛及中氣下陷之證
【對應症狀】某些時段容易疲累+長期整日全身倦怠+體力差_體質虛弱+水腫_全身水腫+自汗+夜間盜汗+小便不利+便血+口渴+胃下垂+月經崩漏+半身不遂_半身癱瘓+關節疼痛+四肢麻痺_手腳麻木+瘡瘍久不收口+膿已成而未破+膿已成而自破+皮膚潰瘍+消渴+面色黃+面色差_氣色差+氣虛+腳水腫_足腫+四肢水腫+腫瘡+糖尿病+慢性腎炎+皮膚麻_皮膚異常感+腎病綜合征+高血脂+肥胖

木香 :


【性味】辛、苦,溫
【功效】 行氣,調中,止痛
【應用】1.脾胃氣滯證
【對應症狀】下利_腹瀉_水瀉+腹痛+裡急後重_排便不淨+腸胃虛弱_元氣衰吸收差+呃逆_噯氣_打嗝+胃弛緩_食後胃脹痛+小便不利+嘔吐+噁心想吐+咳嗽+腹脹+便秘+心下滿+心下痛_胃痛+腹痛_中脘痛

烏藥 :


【性味】辛,溫
【功效】 行氣止痛,溫腎散寒
【應用】1、寒凝氣滯所致胸腹諸痛證2、下元虛冷之尿頻、遺尿證
【對應症狀】腹痛+嘔吐+下利_腹瀉_水瀉+產後瘀血經閉+頭痛+胸痛+頻尿+遺尿+夜尿

厚朴 :


【性味】苦、辛,溫
【功效】 燥濕,行氣,消積,平喘
【應用】1、用於濕阻中焦證2、用於腸胃積滯3、用於痰飲喘咳
【對應症狀】食積+咳嗽+哮喘+腹脹+臍爲中心的腹部膨滿+神經痛+腹痛+腹痛_肚臍周圍痛+胸口悶+食慾不振+心下痞

枳殼 :


【性味】苦、辛,微寒
【功效】 破氣除痞,化痰稍積,寬腸胃,長于行氣寬中除脹
【應用】1.食積證、胃腸熱結氣滯證
【對應症狀】食積+心下滿+心下痞+胃下垂+脫肛+子宮下垂+胸口悶+胸痛+胸痛_悶痛+胸痛_胸痛徹背、背痛徹心+呼吸困難短氣+容易喘息+善太息(嘆息)

檳榔 :


【性味】苦、辛,溫
【功效】 驅蟲消積,行氣利水
【應用】1、用於多種腸道寄生蟲病2、用於食積氣滯,瀉痢後重,小兒疳積3、用於水腫,腳氣腫痛
【對應症狀】寄生蟲_蟲積+腹脹+小兒疳積+下利_腹瀉_水瀉+裡急後重_排便不淨+食積+水腫_全身水腫+腳水腫_足腫

防風 :


【性味】辛、甘,微溫
【功效】 祛風解表,勝濕止痛止痙
【應用】1、用於外感表證2、用於風寒濕痹證3、用於破傷風
【對應症狀】破傷風+風濕+外感_感冒+全身痛證+發熱+中毒+風濕下肢麻痺+風濕癢疹+各種皮膚病+皮膚癢+風疹+濕疹

甘草 :


【性味】甘,平
【功效】 益氣補中,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藥性
【應用】1.用於脘腹及四肢攣急作痛
【對應症狀】咽喉痛+咽喉紅腫+中毒+食物中毒+藥物中毒+瘡瘍毒+四肢抽搐+手腳抽筋+腳抽筋+手抽筋

紫蘇葉 :


【性味】辛,溫
【功效】 發汗解表,行氣寬中,解魚蟹毒
【應用】1、用於外感風寒證2、用於脾胃氣滯證3、用於食魚蟹中毒
【對應症狀】無汗+不易出汗+小便不利+外感_感冒+傷寒感冒+咳嗽型感冒+支氣管炎+咳嗽+精神官能症+食物中毒+發熱

-溫熱藥平藥寒涼藥
補藥當歸☂ ,川芎☂ ,桂枝☀ ,人參☂ ,黃耆,木香☀ ,烏藥☀ 酒白芍☂
平藥甘草☂
瀉藥白芷☀ ,厚朴☀ ,檳榔☀ ,防風☀ ,紫蘇葉☀ 桔梗枳殼

-升性藥平藥降性藥
散性藥當歸☂ ,川芎☂ ,桔梗,白芷☀ ,烏藥☀ ,枳殼,防風☀ 桂枝☀ ,木香☀ 厚朴☀ ,檳榔☀ ,紫蘇葉☀
平藥黃耆
收性藥人參☂ 酒白芍☂ ,甘草☂
【方名】 十六味流氣飲
【出處】 萬病回春
【原文劑量】紫蘇,陳皮,青皮,厚朴,製,炙甘草,香附,炒,各四兩。木通,二兩。大腹皮,丁香皮,檳榔,肉桂,木香,草果,莪朮,炮,藿香,各一兩半。麥門冬,人參,白朮,赤茯苓,木瓜,白芷,半夏,枳殼,炒,石菖蒲,各一兩。右每服三錢,薑四片,棗二枚,水煎服。(景岳全書)
【現代劑量】當歸:15+川芎:15+酒白芍:15+桂枝:15+人參:15+桔梗:15+白芷:10+黃耆:10+木香:10+烏藥:10+厚朴:10+枳殼:10+檳榔:10+防風:10+甘草:10+紫蘇葉:10
【用法】九碗水煮成三碗,飯後各溫服一碗。
【劑型】湯劑
【劑量大小】3
【方性提示】
【煎藥提示】3
【功用】理氣行血,排膿消腫。
【適用症狀】肝氣鬱結、血行瘀阻、或風寒濕邪外侵、氣血不和、結成腫塊、皮色不變者。
【方解】
-- 人參、黃耆、甘草是補氣;當歸、川芎、白芍是補血。對已潰的膿血有效,也可用於未破潰者。木香、檳榔、枳殼、厚朴、紫蘇、烏藥、防風等能破諸氣滯。肉桂、白芷能破除血滯。桔梗有能載諸藥之舟楫(船和舵)的功能。
-- 濟陰綱目雲:「乳岩之病,大都生於鬱氣,蓋肝主怒,其性條達,鬱而不舒,則曲其挺然之質,乳頭屬厥陰經,其氣與痰時為積累,故成結核,茲以風藥從其性,氣藥行其滯,參耆歸芍以補氣血,官桂血藥以和血脈。」
方中用人參、黃耆、甘草、當歸、白芍以調補氣血;木香、枳殼、檳榔、厚朴、烏藥可疏肝解鬱,行氣消積,化痰除滯;桂枝、防風、紫蘇、白芷祛風消癰腫;川芎活血行氣;桔梗載諸藥上行。
【加減】
-- 乳癌而出血甚痛者:加青皮:10。
【未處理加減】
-- 無名腫毒:合散腫潰堅湯。
【注意事項】 戒七情,遠葷味,解開鬱怒,方始能愈。

-溫熱藥平藥寒涼藥
補藥當歸☂ ,川芎☂ ,桂枝☀ ,人參☂ ,黃耆,木香☀ ,烏藥☀ 酒白芍☂
平藥甘草☂
瀉藥白芷☀ ,厚朴☀ ,檳榔☀ ,防風☀ ,紫蘇葉☀ 桔梗枳殼

-升性藥平藥降性藥
散性藥當歸☂ ,川芎☂ ,桔梗,白芷☀ ,烏藥☀ ,枳殼,防風☀ 桂枝☀ ,木香☀ 厚朴☀ ,檳榔☀ ,紫蘇葉☀
平藥黃耆
收性藥人參☂ 酒白芍☂ ,甘草☂

十六味流氣飲 :         

★功能  : 理氣行血,排膿消腫。

★應用  : 肝氣鬱結、血行瘀阻、或風寒濕邪外侵、氣血不和、結成腫塊、皮色不變者。

方解

劑量

在其中的單味藥裡,當歸可以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川芎用來活血行氣,祛風止痛;酒白芍的作用是養血調經,平肝止痛,斂陰止汗;桂枝可發汗解肌,溫經通脈,通陽化氣;人參是用來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桔梗在本方中是用來開宣肺氣,祛痰排膿,利咽;白芷可以祛風散寒,通竅止痛,消腫排膿,燥濕止帶;黃耆用來補氣升陽,益衛固表,利水消腫,托瘡生肌;木香的作用是行氣,調中,止痛;烏藥可行氣止痛,溫腎散寒;厚朴是用來燥濕,行氣,消積,平喘;枳殼在本方中是用來破氣除痞,化痰稍積,寬腸胃,長于行氣寬中除脹;檳榔可以驅蟲消積,行氣利水;防風用來祛風解表,勝濕止痛止痙;甘草的作用是益氣補中,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藥性;紫蘇葉可發汗解表,行氣寬中,解魚蟹毒;

紫蘇,陳皮,青皮,厚朴,製,炙甘草,香附,炒,各四兩。木通,二兩。大腹皮,丁香皮,檳榔,肉桂,木香,草果,莪朮,炮,藿香,各一兩半。麥門冬,人參,白朮,赤茯苓,木瓜,白芷,半夏,枳殼,炒,石菖蒲,各一兩。右每服三錢,薑四片,棗二枚,水煎服。(景岳全書)